热度退却后的农学生:艰辛、运气和未知的选择

 

热度退却后的农学生:艰辛、运气和未知的选择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热点新闻 >
分类:社会热点新闻   阅读:

  来源:新黄河  

  记者:刘瑾阳  

  “稀里糊涂的就读了”“没想到被录取了”,他们就这样成了农业大学的学生。

  农学生基本没有暑假,运气好的话,还能留下一半寒假。他们需要跟着农作物奔跑,不仅是生物钟,有的还要像候鸟一样,南北不停。

  农学生们的作息出奇一致。早上七点前出发,为了能在八点钟准时开工,晚上十点后,他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烈日下,李峰在为玉米“强说媒”,为玉米套上纸袋,“防止玉米自由恋爱”,阳光在防晒袖套和手套之间雕刻了一个“黑色手镯”。李峰时常自我安慰,“夏日炎炎,种地超甜。”

  今年夏天,云南农业大学学生丁习功拍摄的“招生减章”火了之后,农学生们以“苦中作乐”的形象刷屏网络。多位农学生告诉新黄河记者,他们中很多人都有记录农学生活,发布短视频的习惯。不是为了幽默逗趣,是为了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这门基础学科。

农学生周默 
农学生周默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农学生们恢复到往日的平静。日复一日地辛苦之外,时时担心自己的农作物遭受狂风暴雨和人为意外。纵然能够安稳毕业,但就业情况也一度让他们迷茫。

  人们看到的是农学生的“浪漫”,蓝天白云下,微风阵阵。农学生想要知道的是,基地里的粮食、蔬菜丰收后,他们又能收获些什么。

  宁涛在种植基地里听说,有同行培育出新型黄瓜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认证。后来成立了公司,将高品质黄瓜种子卖出高价,事业有成,他很羡慕。面临就业,学习蔬菜种植的宁涛有个保底的出路,去养猪场做园区环保管理。

  养猪和种菜,总归是要下地的。

  跟着玉米跑

  这个暑假,李峰又在种植基地度过了。夏天比平时更忙,想要放假,玉米不允许。

  李峰是青岛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专业方向是玉米育种。夏天在青岛、东营、淄博,冬天在海南。5月底在北方的基地翻土,机械化操作,紧接着是播种。7月除草打药,8月授粉,10月收获。人工收完玉米后进行晾晒,记录玉米穗的成长情况,整理种子。12月到次年3月,导师带着他们在海南种玉米。12月种,次年1月授粉,3月收获。他数了数自己的“排期表”,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完整的长假期。

  这几天,李峰的主要工作是给玉米“说媒”。玉米的雄穗有花粉,雌穗有花丝,在花丝长出来之前,给玉米套上纸袋,“防止玉米自由恋爱。”后续,将对玉米进行人工授粉。

  作物,是农学生心尖上的宝贝。李峰听说,前几年,校内师生种的苜蓿被人摘走吃了不少,“这也说明,他们种的苜蓿确实好吃。”后来,苜蓿专业的老师为了保住实验成果,专门多种出一些供大家采摘。

  今年刚入夏时,种植基地旱情严重,李峰一度担心播种完毕后是否有水灌溉。后来发现雨季将来,为了赶上珍贵的降雨,他们加班加点,终于赶在第一场降雨前,将30亩地的材料点播完毕。后来的日子,青岛一连多天下了多场大雨。“是真没想到,种植基地涝了,玉米长得还没葱高。”

  李峰看着一片狼藉的种植地,写满了“延毕”。“做农业真难,怕涝又怕旱,刮场大风,心都跟着颤。”他的玉米地由于地势较高,还算是保住了,其他同学可就没这么幸运。李峰导师的15亩田地也没有幸免,过半作物已经涝死。“炎炎夏日,心是真凉。”

  实验中的“无用功”

  李峰本科专业学的是机械,研究生跨考到农学。在农田里种地做研究会很辛苦,他在报考前已有心理预期,等到真正投入到日复一日地耕作生活中时,还是有些“意料之外的累。”

  对于本科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的周默来说,四年的农学时光,已经习惯于土地里的生活。他刚考上本校研究生,同样没有暑假。农学分为两大方向,栽培和育种。他选择了栽培方向中的玉米栽培,通过预测气候,做出相应的措施,核心目的是让作物高产。

农学生周默已经习惯于土地里的生活
农学生周默已经习惯于土地里的生活

  周默说,李峰认为农学生活的辛苦超出预期,与他选择的育种专业有关,相比之下,栽培方向稍微轻松一些。

  这个暑假,周默住在学校对面的农场里。每晚对实验结果进行复盘后,第二天一早,坐一小时车,到自己的试验田里喷洒溶剂。夏天是玉米生长的季节,在地里干活、取样、保存样本。冬天时,周默不用像李峰一样到南方育种,地里的活不多,他可以在室内做实验,分析数据,拥有较为完整的寒假。

周默
周默

  火出圈的云南农业大学学生丁习功视频中,出现了不少大型机械,其实,在农学生的实际生产中,机械化程度并不高。例如,在周默为玉米喷农药时,可以运用无人机进行喷洒。然而,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自己进行人工操作。育种专业的农学生,机械化程度更低。以李峰的玉米育种方向为例,播种和授粉都需要人工操作。“每一个品种播种三五米,每一行又不一样,需要分开播种。播种时,拿着点播器一行一行地操作,划小区点播。”

  在实验过程中,还会做许多“无用功”。去年,李峰和同学们在海南配了100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需要种植三行。因光照、土地肥力不同,收获时,只会收取其中一行,“相同的材料,中间这行被保护在中间,实验结果相对来说更准确一些。”李峰说,同样的品种播种三行还算是少的,更多时候,需要播种九行,甚至更多。

  为玉米配种时,露水重,不能太早下地。早上8点开始,忙碌到下午4点。持续20天下来,活不重,但很累。去年,李峰在海南过的年,湿度大,湿疹持续了整个冬季。紫外线也强,防晒袖套和手套之间的空隙没有做好防晒,后来变成一副“黑手镯”。“在田地里又闷又热,都是咬牙坚持,确实很辛苦。”

  成果需要一点运气

  育种方向的农学生,即便是冬夏不停耕种,短短几年的研究生涯,也很难获得成果。新品种的诞生,需要数年的试错过程。

  “其实,我这三年研究生,只是为了最终的育种成果做了准备工作。“李峰说,赶在毕业之前,导师带领学生研究的新品种能够培育成功,是极其幸运的。”当然,我是不可能了,这三年,我只能帮导师完成了前期工作,是个挖井人,喝水的还在后面。“

  李峰形容,自己只是培育新品种的开局者。他的导师做育种20多年,共培育出两个国产新品种。“这已经是成果比较好的老师了。”配种、筛选、再搭配出新的组合,在不同的地方实验,经过层层审核后认证成功。李峰算了算,十年,是培育新品种的平均时长。

  育种周期漫长,导致真正靠传统育种富起来的个人很少,宁涛对此感受更深。他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研二学生,研究方向是蔬菜设施农业。(即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研究生期间,他常驻在北京郊区,做课题的同时,推广农学知识,为附近的农民创收,对农学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更为了解。

  据宁涛介绍,由于育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市场上,育种大部分以公司为单位。一个团队经过多年努力,育出新品种后,育种技术归公司所有,品种的命名也是公司拟定。新的种子需先向农业农村部报备,获得允许后,方可售卖。

  宁涛认识一位靠育种赚钱的同行老赵,50多岁,年轻时在农业公司工作多年,育种经验丰富。离职之后,自己培育出一种新型黄瓜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认证。后来,老赵成立了一家公司,也无需雇佣员工,自己将高品质黄瓜种子卖出高价,很受市场欢迎。

  在育种行业里,经验必不可少,幸运加持尤为重要。“很多时候,并不是努力就有回报的,有的人可能干了十几年也没育出新品种,人家干了几年就成功了。”

  入行是个意外

  老赵,无疑是农学行业中的佼佼者。宁涛谈到他,语气中除了羡慕,还有一些无奈。“人们以为农学是热门专业,在农学生活的视频底下不停点赞。其实,他们只看到了表象。“

  宁涛和周默学习农学,都是个“意外”。这是宁涛报考的第四个志愿,“没想到就给录取了。”他家在河南农村,从小和农作物打交道,种了一辈子地的父母反对他读农学,“他们想不通,我读农学,将来能干什么。”不接受,面临掉档,“稀里糊涂的就读了。”周默也是如此,“只能说不排斥这个专业。”宁涛本科班级30人,只有两人的高考志愿里报了农学,其中就有宁涛,其他人都是被调剂来的。

宁涛
宁涛

  宁涛发现,在研究生阶段,跨考农学专业的人不在少数,李峰就是例子。准备考研时,他考虑到农学专业的分数线是最低的,最终选择从机械专业跨考过来。宁涛的研究生师姐本科学金融,为了能考上985高校,盯上了农学专业。“不过,最终她还是靠本科专业找到的工作。985高校文凭是敲门砖,本科有经济专业背景,拿过几张相关证书,入行金融。在北京,毕业两年,年薪20万。”

宁涛在农田中工作
宁涛在农田中工作

  在宁涛发布的农学生活短视频下,总会有想要学习农学的学生向他咨询行业情况。他会劝说那些家庭并不算富裕的孩子们“慎重报考”,对于真正对农学感兴趣的学生,他的建议是“学到博士,进入高校。”

  相比于跨考的李峰,对于本科阶段已接触到真正农学生活的宁涛和周默而言,回想起报考那些日子,他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专业。”如果重来一次,他们或许会再认真地思考一下,系统了解农学到底学什么,未来能做什么,“总不至于将来会后悔。”

  转行还是留守

  农学生毕业后,继续深耕本专业的人不多。宁涛的本科同班同学中,一半考研,一半找工作,刚毕业时,有两个同学的工作与农学有关,现在只剩下一个,在郑州销售化肥农药,月薪4000元。李峰对青岛的就业市场关注了一段时间,农学专业研究生工资大多在4000元左右。

  在北京,宁涛也曾找到过对口工作,一家蔬菜公司的种植管理岗,做无土栽培,主攻高端消费人群。种植设施全部从荷兰引进,宁涛可以去做园区的技术管理,与他的蔬菜设施农业专业非常匹配。“本身还是很喜欢的,但是工资太低,没有入职。”宁涛解释道,研究生的学识固然能为农产品增产、提升质量,“但产量提高一些,甜度提高几度,对农业公司整体收益来说,影响不大,不足以支付给农学生较高的工资。”

  导师也为宁涛介绍过类似的工作,在农场里做技术管理,常驻北京郊区,月薪5000元,包吃住。“其实这份工作需要的技术并不高深,本科生也能做,研究生一般都无法接受。”

  明年,李峰和宁涛都将毕业,他们开始留意工作机会。李峰想要留在山东,“本科学机械,还学过管理,再加上三年农学研究生的经历,总会有岗位合适我。”宁涛则向往去南方生活,拥有985高校研究生学历,他对自己的工作前景还是很乐观。他还有个保底的出路,去养猪场做园区环保管理,工作与专业不算对口。同专业的女朋友就入职了河南一家养猪场,加班严重,但能拿到一万五的月薪。“公司看中的是我们的高素质,进入养猪场会统一培训。即使对工作的城市不是很满意,但这是目前工资最高的工作了。只要踏实肯干,总能干出一番事业。”(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