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驾驶、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未来,更多人工智能课程将走进研究生课堂。教育部日前印发《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明确将课程培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将科技伦理纳入教学,鼓励实施硕博连读、跨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列为重要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改革,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基础理论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教育部印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方案指出,高校可结合领域发展定位、学校学科布局和师资结构,设置五大培养方向的课程,包含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支撑技术研究、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和人工智能与智能社会治理研究。其中,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机器翻译和科学计算等。结合社会治理,高校还应推出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可信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课程。
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要聚焦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提出,硕士生应夯实本领域基础理论,掌握快速获取跨学科知识和共性技术,并能够综合运用的能力;博士生要掌握人工智能国际前沿学术方向和行业先进技术趋势,了解国际前沿理论、技术以及需求热点。对此,培养方案鼓励硕博连读、直攻博,和跨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给予学生较多的选课、选题等方面的主动权,采取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方式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
下一步,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参照制订和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生培养方案。
实习记者 何蕊
- 生态环境部: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
- 土耳其批评美国在石油减产问题上“欺凌”沙特
- 日元失守150关口的背后:“安倍经济学”的锅?
- 英媒给自己国家取了个新名,惹怒意大利人
- 俄媒:泽连斯基批准制裁俄外长拉夫罗夫的妻子、女儿及女婿
- 外交部:我国已同150个国家缔结各类互免签证协定或安排
- 303.1克拉黄钻亮相迪拜 12月拍卖预估价超1亿元
- 全球最大无瑕疵钻石将被拍卖 估价约1亿元
- 佛山发力清洁能源,2025年单位GDP能耗预降14.5%
- 国家集采规则日趋完善,生物类似药赛道或迎变局?
- 保险如何保驾护航实体经济:聚焦保险保障功能 发挥长期资金优势 立足保障功能
- 德国总理朔尔茨反对与中国脱钩!乌克兰誓言“报仇雪恨”,俄罗斯一州大规模停电;北约将举行核威慑力量演习
- 中国仅30%产妇使用无痛分娩:真的一点也不疼吗?
- 我国多地检出奥密克戎BF.7变异株!已发现“过路传播”
- 大自然的调色盘!北京颐和园上空现绝美火烧云晚霞!